11月17日下午,我校光影校友系列讲座第一期在综合楼报告厅开讲,学校邀请了1998届校友张晓龙回校为全校学生作名为《传统礼仪在艺术创作中的呈现与运用》的主题讲座。我校学生处处长、校友会常务理事长惠彤老师出席,讲座由校友会秘书长汪颖婕主持,我校师生近四百余人参加。
《校友记》系列讲座是由北京舞蹈学院校友会创立的品牌系列活动,其下分为光影校友、导影校友、师影校友、舞影校友等系列。邀请从事电影电视、舞蹈编导、舞蹈教育、舞蹈表演等行业的优秀校友回到母校,为在校的同学做主题讲座。举办《校友记》的目的在于广泛汇聚校友力量,有效利用校友资源,增进学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及在校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为在校学生搭建平台,拓宽信息与知识的获取途径,达到在校生和校外校友互助共赢的效果。
首先,张晓龙坦言回到母校有些紧张,自己已经执教二十载,在恩师面前永远心存崇敬,崇拜,感到非常温暖,因为北舞是改变他人生的地方,回到母校看到家人般的老师就有了家的感觉。他讲到,在母校学习期间不仅掌握了舞蹈技能,更凭借极强的表现力,促使他进入影视行业。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古代文化史,研究科研课题,并且凭借深厚的舞蹈基础,在中戏设立课程《古代礼仪》。他创建了一个新的工种:古代礼仪指导,同时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随后,张晓龙为大家介绍了由他担任总制片和艺术总监的电视剧《唐砖》。这是一部将史诗剧的厚重与轻喜剧的轻盈相对撞的作品,也是力图平衡礼仪的复原与仪式感的创作。作为《延禧攻略》、《如懿传》等多部古装剧的礼仪指导,他现场示范了“打千儿”、“抚鬓礼”、“万福”等满族宫廷礼节,并教授了拱手,作揖,长揖,抚鬓等礼仪,不仅解释了几者的区别与特色,并强调礼节的本质在于通过委屈身体来表达内心的尊敬。当问及逐渐转身幕后的原因与感受时,张晓龙说这是为了满足艺术梦想的进程,虽然没有设定计划,但处处都是惊喜,而这些惊喜都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好路的结果。同时也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了许多经验,如珍惜年轻的美好,注重平时积累,认真坚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等。
在共同观赏了《唐砖》中《丽人行》《傩舞》及成亲片段后,张晓龙表示在努力地平衡礼仪的复原与仪式感的艺术创作,提到礼节在不同朝代流变下有不同的形式。中国传统礼节应该与艺术创作结合,正确运用于戏剧表达中,同时要避免传统礼节对剧情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问题。作为一个热爱舞蹈的人,他在创作时“任性”地为舞蹈保留了全部的完整的镜头,目的就是为了在尊重舞蹈知识版权的同时让观众体验仪式的独特性与腔调感,感受传统礼节在艺术创作中所带来的震撼力与吸引力。
在之后的现场提问环节,大家踊跃发言,根据《甄嬛传》和《唐砖》的礼仪特点及角色内心变化提问,张晓龙妙语连珠:只有走进人物、尊重人物、尊重历史与礼仪才是他诠释人物和剧的初衷。
最后,学生处处长惠彤为张晓龙赠送入学登记表及成绩单等纪念物,并祝福他事业有成,逐梦之路一帆风顺,嘱托他常回家看看。其次发表了对青年学生的寄语。他激励同学们向师兄学习,认真做好所有事,小到坚持早起去上课,大到完成每一个目标。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去奋斗,只有坚持不懈,追求卓越,方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与抱负!
讲座的尾声,张晓龙与在场所有的同学跳起藏族舞《库玛拉》。全场欢声笑语,同心共舞。
本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到传统礼仪文化在艺术创作中的合理运用,它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复原,是艺术化夸张化的戏剧呈现。在当下生活中,这些礼仪应该让当代青年们根据时代的导向重新铭记于心并继续传承下去。
(学生处 文 / 张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