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校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MENU

学院网信办召开艺术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

  

  

6月14日上午,学院网信办组织召开艺术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数字教育课题启动会。会议围绕艺术数字教育的发展主题进行发言,主要就怎样利用技术赋能教育,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方式进行研讨。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主任史陈新,我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强,各高校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市数字教育课题申请人李馨、张杏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院系代表参会。会议由党院办公室主任、网信办主任李超主持。

 

  

  

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副主任史陈新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的社会要求教育必须做出数字化转型,教学是主体,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需要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史陈新主任提出,这些数字课题的成果除了聚焦到赋能自身教育教学之外,还可以延展到助力“双减”,助力北京市中小学艺术素养的提升、艺术教育的普及发展上。北京市数字教育中心正在做全市的数字化转型工作,致力于汇聚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并将资源精准化、个性化服务到学习者,过程中需要专家团队、院校企业进行合作,同时也期待在科研课题和技术保障等方面为高校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和服务。

 

  

  

人文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馨介绍了其《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舞蹈教学数字媒介路径研究》课题,提出以名师课群打造人文素养智库,以动态课程的优质化录制助力舞蹈课程传播,以虚拟仿真实验室为依托探索舞武融合、戏舞融合、书舞融合、史舞再现的“以舞育人”创新路径。

 

  

 

 中国古典舞系副教授张杏介绍了其《中国汉唐古典舞剧目<长安仕女>数字微课程建设研究》课题,致力探索和实践舞蹈剧目智能化新型教育模式,为下一步舞蹈智能化建设做尝试,在延展和深入中力图建立起舞蹈人工智能编舞。

 

  

 

 中国戏曲学院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岳从远介绍了国戏构建的数字教育资源,如戏曲音视频特色资源库、剧本库、图片库,并提出从教师数字教育评价机制建设,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等方面推动艺术数字教育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杨红波介绍了北外在数字教育方面的实践工作,建设世界语言博物馆、教师智能发展实验室、教师大数据,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他提出与文理科不同的是,舞蹈不易描述,录课、制作资源更不易,与VR等技术结合或将更有前景。

 

  

  

中央美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孟虹总结了他对舞蹈、美术、电影、音乐、服装等艺术领域与AI结合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央美在美术数字教育方面所做的相关工作。

 

  

 

 中央音乐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黄海介绍了央音的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的发展由来、师资力量以及科研实力,并回顾了数字音乐思政的建设历程。

 

  

 

 中国音乐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牟综磊从宏观视野谈对艺术传承的看法:艺术归一化才能进行传承,需要一个具有目标性、导向性、阶段性的成果,需要对数字资源进行规划达到效果。

 

  

 

 北京服装学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雪飞谈到各高校都建立了许多特色资源,但仅仅是对各类资源整合,使用效果未达预期。需要从四个方向上着手解决,一是思想观念需要转变;二是制定教师激励机制;三是对教学过程数据进行记录;四是解决人工智能的算力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音乐新媒体主编王果简要介绍了央视频的素材来源和央视频的节目制作情况,提出应该在艺术领域探索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探索边界性的问题。

 

  

 

 党委常委、副院长张强作总结讲话。他指出,一是21世纪信息和通信技术素养是基本素养,网信办与教务处、研究生部、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部门多考虑如何提升学院师生信息化素养;二是要有政策扶持引导、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数字教育研究。各职能部门协作通过对教师进行科研、教学工作量的认定,激励老师们在数字教育的研究上发力。同时做好数字教育研究的整体计划性和可延续性,避免“散碎”研究;三是舞蹈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考虑文化传承问题、面向群体问题以及关注课程建设质量问题;四是加强学习交流,多组织师生向兄弟院校、向顶尖的相关公司“取经”学习,努力建好舞蹈数字教育中心。

 

  (网络信息中心[学院网信办] 文/ 孟令恩 何静 孙莉 图/来源于网信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