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9日至10日,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年会在西北民族大学举行。本次年会由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与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共同主办。
12月9日上午九点,大会开幕上,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石迎春致欢迎辞。致辞中,石迎春副书记对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寄予期望,并期待基地年会成为激荡民族舞蹈思想的优质平台。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高度教授作开幕式致辞,他谈到,本届年会是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本着立足中国、借鉴海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研究、一带一路与全国舞蹈文化中心建设研究、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研究等展开讨论。”
年会开幕式由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李琦教授主持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教授、敦煌舞第一代教学研究专家、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高金荣教授进行了题为《古絲路成就了敦煌多民族融合的乐舞艺术》的发言。她从社会互动衍生而成的文化多元中定位敦煌乐舞的民族多样性,并从中国舞蹈史中寻迹举证敦煌石窟的一些舞图形象与东北高丽乐之间在文化与形式层面的相互关联。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专家朴永光教授以《“民族舞蹈学”研究之我见 》为题,重点关注“民族舞蹈学”作为独立学科的界定与学术定位。他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为何研究?他认为“民族舞蹈学”是研究民族舞蹈实践的学科,进而从7个维度对实践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他认为借助多学科理论有利于“民族舞蹈学”的学科建构和研究。
主题发言环节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们齐聚剧场观看了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学展演。展演共由《如是敦煌》《闻法颂》《胡杨赞》《雪域汉子》等原创敦煌舞、民族舞剧目构成,展现了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特色与风采。
9号下午的研讨会由高度教授主持。与会专家们围绕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文化背景下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两个议题展开了深度的交流与对话。
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李琦教授以《敦煌舞的四十年》为题进行发言,对丝绸之路的由来、功能、敦煌舞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介绍,对敦煌舞由剧目发端形成的敦煌舞教学体系进行了梳理,并谈及高金荣教授、史敏教授的敦煌舞教学特色。同时,对西北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敦煌舞的学分、学制、学时、教学成果进行了介绍,尤其谈到了对敦煌舞把杆训练方法的开创性探索,对敦煌舞蹈的未来联盟与传播提出思考和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专家王建民教授以《舞蹈人类学与中国民间舞蹈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为题进行发言,从舞蹈人类学角度思考并探讨了中国民间舞蹈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他认为理论和方法的介入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从西方人类学对身体、形式、舞蹈的认知和分析中来探讨中国民间舞蹈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方法与路径。
我校人文学院教授、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刘建教授发言题目为《民族舞蹈手舞的深描与应用》,他以民族舞蹈手舞为研究对象,从手之于舞蹈的性质、构图、表达、审美四个层面的意义进行了形象解读。并通过画像、塑像和舞蹈创作剧目形象的比对来进行局部分解。进一步思考在舞蹈实践中手舞的应用及训练方法等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刘华副教授发言题目为《对舞蹈高等教育现状的思考》,对目前中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她以网络数据举证在国内高等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逐渐获取重视。刘华副教授从文化认识的偏差、审美能力的缺乏、知识结构的失衡等几个方面来谈国内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的缺失和问题。并认为高等师范院校中舞蹈教育的发展应加强学生的文化思维建设以及审美能力的引导和培养等。“一专多能”应为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琪发言题目为《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民族化体系研究发展的思考》,关注民族民间舞蹈民族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国舞蹈学基础研究现状进行了整体梳理和现实评定。他强调了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在中国舞蹈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中国舞蹈学研究体系的建立应以“民族化”为核心,建立中国自己的舞蹈学术体系。同时,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和《中华舞蹈志》的历史意义给予了肯定。并通过对扇鼓舞、羊皮鼓舞、太符灯舞的个案分析来强调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之根。最后,他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隐含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甘肃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琼发言题目为《敦煌舞的教学实践与发展》,主要关注敦煌舞蹈的教学实践与发展问题。她从个人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中总结了自己对敦煌舞蹈的认知。她强调高金荣教授是敦煌舞蹈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并以她个人的创作为范例对敦煌舞蹈的实践发展之路进行了反思和探索。
我校中国古典舞系教授、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史敏教授以《北京舞蹈学院敦煌舞教学实践研究》为题进行发言。多年来,她一直从事敦煌舞蹈的教学与实践研究。她主要从三个层面来谈。首先,她强调要在研究中不断探索敦煌舞蹈文化。其次,她分享了敦煌舞蹈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最后,她定位敦煌舞要在坚守中求发展。同时,发言也进一步强调和思考了敦煌舞蹈的发掘、整理、发展与传承问题。
我校中国古典舞系教师、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青年学者杜乐以《浅论敦煌佛教乐舞的意义——从敦煌莫高窟乐舞壁画谈起》为题,从中国传统思想入手,通过对乐舞的起源、精神、功能的梳理,进而探讨乐舞于佛教中的功能和意义。为敦煌乐舞的当代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和依据。
10号上午,延边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崔美善老师与我校中国古典舞系教授史敏老师在西北民族大学舞蹈楼开展了教师交流工作坊。
高度教授对与会专家们的发言进行总结与点评。他表示,各位专家的主题发言和思想碰撞会激发我们对很多学科领域问题的思考。希望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实践中能有更深入的持续性合作、探讨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
(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 文/闫晶 雷斯曼 图/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