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六十载 展望新天地 ——2014全国舞蹈科学学术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教授作主旨报告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所长温柔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拉班舞谱学会秘书长罗秉钰作学术报告 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万素教授作学术报告
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舞蹈系张梦珍老师作学术报告 身心训练工作坊
舞蹈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工作坊 实验室观摩
历时两天充实而紧张的“2014全国舞蹈科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10月18日晚在湖北大厦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学术会议以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吕艺生教授《对舞蹈科学的期待》的大会主旨报告,拉开了此次学术研讨的序幕。吕艺生从习主席在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谈起,通过习主席在讲话中多次提到的“舞蹈”一词,来加以说明当下的舞蹈界不再位于其他艺术门类后面常被省略的“等”的位置了,舞蹈将要迎来一个新的纪元。吕艺生教授从“大舞蹈观”出发,鼓励舞蹈艺术“跨艺、跨界、跨文化”的多元发展态势,改变舞蹈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错误观念,改变“半脑教育”的孤立片面,提倡在教育科研中拓展眼界、深入发掘,勇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中国舞蹈人自己新的春天。而未来舞蹈科学的发展则应积极向外拓展、向深度探索,要有更多针对性、专题性研究。最后,他对舞蹈科学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学术思想再宽广些、学术研究再深入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提升些”。
随后,会议以“舞蹈科学回顾与展望”为主题,重点围绕如下议题展开了系列研讨。
关于舞蹈科学学科现状与发展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所长温柔教授在她的报告中回顾和总结了中国舞蹈科学的发展,就其现状与问题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强调舞蹈科学研究应注重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以身体为核心来探索与其他学科交叉进行拓展与深化研究的领域,并以哲学、身体美学、神经美学、体质人类学等学科为例,说明与人文社科交叉与融合的趋势,认为这不仅促进舞蹈科学自身的发展,也将有助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来自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的高娟敏主任、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系的许薇主任分别对各自院校舞蹈科学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经验进行了介绍。福建师大音乐学院的习英副教授、天津体院体育艺术教育教研室的董焱主任、北京体育大学的薛晶晶博士分别就探索舞蹈解剖学理论与课程建设、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国外舞蹈科学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了发言。
关于舞蹈选材、教学及训练
舞蹈选材、教学和训练问题是舞蹈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内容。关于这一问题,云南艺术学院舞蹈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于景春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舞蹈选材与科学训练30年研究的成果;我院杨鸥教授阐述了舞蹈训练科学化研究面临的任务;我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钟宁教授生动形象的介绍了“意动法”与“设定感觉”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金暄副教授以艺术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为视角,探讨了本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改革途径,阐述了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程的改革方式、内容和目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学术委员会主任黎方娇与朱卫光老师一道介绍了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关于民族性的探索;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的高云教授介绍了人体构造,提出了修正身体形态的方法;东北师范大学舞蹈系的周宏教授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功能性与风格性问题的关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于舞蹈治疗及身心健康促进
舞蹈治疗、身心学及身心健康,成为目前舞蹈科学领域大家逐渐关注的问题。来自台湾的张梦珍老师对于身心学做出了详细解读,并对身心学在台湾各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的万素教授以鲜明案例,阐述其对“身心一元”理论独到的观点,强调舞者要以心带身、身随心动,学会用心去跳舞。来自亿派创造性艺术治疗学院的周宇博士在进行舞蹈治疗介绍的同时,指出中国的舞蹈治疗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目前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随后,其他几位发言人分别围绕舞蹈治疗的生理及心理原理、评估、及其在舞蹈教学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的李北达副教授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结合中国中医理论的养生舞蹈,该舞蹈对于提高大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于舞蹈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
舞蹈损伤是舞蹈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也是舞蹈中大家关注的问题。四川天祥骨科医院的何浚治院长和刘永康医师基于中医治疗理论,分别对艺术性损伤、踝关节的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韩云峰博士阐述了舞蹈损伤、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山东艺术学院的于书博同学结合自身的伤病康复经历与大家分享了现代舞对其康复训练的重要作用。
关于拉班舞谱
拉班舞谱,以其充分体现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在本次会议上备受关注。罗秉钰老师作为国内少有的拉班舞谱研究者,以其多年深入的研究,全面阐述了拉班舞谱在舞蹈文化发展中的价值,指出拉班舞谱不仅具有作品分析的功能和动作思维训练的价值,并且成为与其它学科沟通的桥梁。来自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张伟老师,则通过吕艺生教授推出的舞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其对拉班舞谱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的实际实例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关于实验室观摩及实践工作坊
在会议研讨之后分别开设了两个工作坊。“舞蹈损伤预防及康复训练工作坊”,由北京体育大学的韩云峰博士进行授课,他以踝关节的损伤为核心内容,并针对学员不同症状进行现场治疗和训练。台湾艺术大学舞蹈系的张梦珍老师进行了“舞蹈身心训练工作坊”教学,她以“静心觉察,看见自己”八个字为要领,带领学员进行了“脚的放松训练”和“髋关节柔韧与力量训练”练习,让学员切身感受到踝关节和髋关节对舞者放松和训练的重要性。两种不同的教课内容和方式,让学员们真切体验和认识到 “正确了解身体,科学使用身体,避免损伤,高效康复”的科学理念及其一些具体的方法。在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实验室观摩。作为国内建立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北京舞蹈学院舞蹈人体科学实验室,拥有舞蹈力学实验室、骨龄测试室、生理生化实验室、辅助训练室,通过观摩,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舞蹈科学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及其使用目的,为舞蹈科学实验室建设提供参考。
温柔教授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这次学术会议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议题宽泛”,即此次会议所探讨的论题范围较以往有明显的扩大,除舞蹈职业病防治、选材、训练等基本内容外,舞蹈治疗及身心健康促进、舞蹈损伤康复、拉班舞谱等也成为本会议的重点议题。二是“内容丰富”, 此次会议共收集论文60余篇,会上三十余人进行报告发言,内容涉及舞蹈教学、训练、选材、损伤防治、身心健康促进,以及学科建设等诸多方面的。三是“学科交叉”,这次会上交流的成果,反映出心理学、康复医学、身心学、中医学、生物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介入舞蹈科学的研究中,由此呈现出舞蹈科学领域相关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趋势。四是“视野扩大”,舞蹈科学的研究不在只局限于专业教育等问题,而是把研究视野投向普通教育、社会、国民、乃至弱势群体,探讨舞蹈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发挥其对社会和乃至人类的价值。五是“观念改变”,无论理论还是实践研究人员,彼此都能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相互共同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另外,“新”则成为此次会议的一个亮点——研究的领域新、问题新、成果新,还有更重要的则是参会的人员新,使我们看到了舞蹈科学一批新生力量正在成长。这为学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历时两天、七个模块、三十六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发言,以其议题多元、视角新颖、成果丰硕、新人辈出等特点,体现出本会议的高质量和高水平,同时也呈现出舞蹈科学良好的发展态势,预示着舞蹈科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科研处/舞蹈教育研究所 文/学生记者 刘明明 李楠 图/张晓雷 沈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