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被史上称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要枢和文化重地。受“‘敦煌之春’2017首届文博国际艺术节”之邀,5月15、16日晚,我校北舞青年舞团携手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班艺人们,同台上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研创剧《傩·情》。演出精彩纷呈,圆满成功!期间,恰逢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此次巡演可谓是将“一带一路”的倡议转化为实践,将理念转化为行动的积极响应。
我校党委书记王旭东、校长郭磊莅临首场演出
傩,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自从有文字记载就有了关于它的记录,它发端于夏商,形成于周礼,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被誉为“活化石”,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研创剧《傩·情》,正是围绕中国古老的“傩”文化,以舞蹈独有的方式生动诠释了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以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演出的序幕,是由江西石邮村当地扮傩神的老艺人们展示的,至今依旧会在每年春节里傩祭中跳的傩舞片段。他们的服装、面具、道具、乐器都是从老家带来的。其中最年长的傩神“大伯”已有78岁高龄,带领着各位傩伯进行的和春节傩祭中完全一样的“祈祷”和“占卜”,因此,使得演出一开始就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敬畏天地神灵的仪式感。之后,则是由一群国内顶级的青年舞蹈家们,用极富表现力的身体华彩生动演绎出了一场“古老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全剧分为“序、开天辟地、生命造化、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神鬼情缘、笃诚敦厚、崇文尚礼、和合昌盛、尾声”十个段落。剧中傩神们带着怪诞夸张的面具起舞,每位傩神都被赋予了超凡的神力,行使着驱邪逐疫、护佑平安、消灾纳福。
演出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反馈。结束后接受采访的观众,有一位观众说“很震撼!这是场生命的演绎,真的是无与伦比!”;有戏曲研究工作者说,“非常好!这是我看到的,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作品,它的魅力正是来自我们古老的文化,非常需要把这样的创作继续下去。”此外,还有一位观众说,“演出太震撼了!我在莫高窟工作,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国内的游客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了解的非常有限,更别说从文化的深层次上理解了,其实我们的文化真的太厉害了!如果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够像《傩·情》这样创作,相信我们不少的传统文化就能更好的传承了。”
此次北舞青年舞团受邀赴敦煌演出期间,王旭东书记和郭磊校长密集地走访考察了当地的艺术院校和莫高窟的相关研究机构,为今后北京舞蹈学院在敦煌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培养人才以及共同深入研究敦煌舞蹈文化均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北京舞蹈学院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文化艺术联盟”的发起单位,有责任、有义务勇于担当、积极开拓,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努力将舞蹈艺术——这门人类共通的语言,更加光彩绚烂地闪耀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
(北舞青年舞团 文/屈红梅 图/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