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的建设进程,北京舞蹈学院自2025年6月以来,持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本次“大讨论”以“面向强国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探索交叉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提升育人质量”为主题,围绕“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舞蹈人才画像与培养路径”“交叉创新驱动下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化与升级”“数智赋能与模式创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等三大议题十三个方面,开展面向强国建设目标的舞蹈高等教育的使命、规律、路径的研讨,为学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等重大问题凝聚思想共识。
本学期开学以来,各院系结合学科特色与发展实际,通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深入剖析发展难题,明确改革方向,为学院“十五五”规划编制、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等核心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党委书记刘岚,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党委副书记张良学,副院长邓佑玲,党委常委、副院长惠彤,党委常委、副院长苏娅等学院领导出席各院系研讨,听取一线教学改革的声音。
中国古典舞系组织全系教师召开专题会议,系统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相关政策文件,围绕八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议题涵盖科技与舞蹈融合背景下本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对策、“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短板与升级、“专”“通”关系与舞种传承的平衡、新校区建设与“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内涵升级、OBE理念落地与人才培养全流程优化、数智技术与舞蹈教学创作的融合、教学模式创新与艺术实践转化、“附中-本科-研究生”教育衔接等,形成了人人参与改革、共话发展的浓厚氛围。
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学习讨论中,系领导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点解读“OBE教学理念”。教师们结合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发展和学生培养等实际工作建言献策,提出重构课程体系以解决“专-通衔接不足”“传承-创新脱节”等问题,倡导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培养综合能力,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芭蕾舞系在全系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结合OBE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产学研创融合维度研讨,探索培养复合型芭蕾人才的路径。老师们建议探索大二分层分流培养模式,为“高精尖”人才保留专业深耕路径,为其他学生提供教学法、现代芭蕾等多元方向,并加强与舞团合作对接就业需求。“产学研创”方面,明确附中夯实基础、本科拓展平台、研究生专项研究的衔接路径;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中国学派芭蕾内容、深化通识教育;开展《数智化芭蕾教学创新》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舞台实践全流程,未来将持续完善培养体系,助力中国芭蕾学派建设。
国际标准舞系紧扣学院工作要求,围绕人才培养、课程实践、数智融合、制度完善四大维度推进研讨。在人才培养上,兼顾“普遍成才”与“拔尖培养”,打破单一竞赛导向,拓展多元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构建分层模式,融入动作历史与英文术语,强化实践学分考核,建设系部专属舞团;数智技术应用方面,在坚守人文性前提下,研发智能教学设备、利用AI辅助编创;同时优化舞伴更换管理、完善评分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学科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音乐剧系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确立以剧目教学为核心的改革战略。将音乐剧剧目排演设为贯穿四年的核心课程,围绕多部风格各异的剧目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组建联合教学组实现“歌、舞、演”深度融合,推行“排演即课堂,舞台即考场”模式。引入剧组化竞争机制,开放台前幕后岗位,模拟行业生态锤炼学生能力。未来计划对标国际标准拓展专业方向,成立“北舞音乐剧团”,建设商业标准剧场,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创意学院通过集中研讨、分组讨论与师生互动形成系统改革成果,确立培养“德艺双馨、技艺与文化双融、通专结合的跨媒介舞蹈创作者”的目标。提出“四年一贯制”培养路径,分阶段强化基础、推进跨学科教学、聚焦毕业舞剧创作、对接实习就业;重构课程体系,细化文学、音乐、舞台、科技“四大语言模块”,增设特色课程,推进教材标准化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结合采风与项目制教学,打造“创舞集Plus”演出品牌;明确AI作为创作工具的定位,计划在研究生阶段试点相关教学并建立案例库。
人文学院依据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有序开展启动部署会、教研室研讨会、教研室主任研讨会等多轮研讨。舞蹈史论教研室平衡“创新”与“守正”,优化培养方案、搭建学博课程体系;舞蹈科学教研室以“舞-科-文”为导向,推进新专业申报与合作办学,完善课程体系;艺术管理教研室按“空间—学科—平台—产业”布局,探索AI赋能课程与实践;艺术理论、国际交流、音乐等教研室及舞蹈研究所,还分别从跨学科教学、数字化改革、英语教学创新、AI素养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
教育学院聚焦学院核心任务,全体教师就舞蹈教育创新达成共识。明确需在传承传统“北舞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新北舞模式”;提出拓宽舞蹈教育边界,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布局”,积极探索学校舞蹈美育、社区舞蹈教育、舞蹈治疗等新兴领域,助力学院构建专业舞蹈教育与新兴领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应对数字化浪潮带来的教育变革挑战。
舞台美术系先后召开三次全体教师大会,邀请校外专家参与研讨,聚焦“数智赋能、交叉创新”主题推进改革。课程体系上,将新材料新技术融入传统课程,增设跨学科平台课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以演出项目为驱动,打破时段限制,与国家大剧院等单位共建实践基地;科研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联合申报重点实验室,开展“数字人”等科教融合项目;同时通过聘任客座教授、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新型专业人才。
思政部在学院领导指导下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讨论,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将聚焦思政课内涵建设,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升级特色品牌课程,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大思政课”建设,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运用线上虚拟仿真资源开发思政微课,建设艺术特色思政教学案例库;组织教师参与多领域培训,提升教学水平,加强协同联动,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此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北京舞蹈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面向未来的舞蹈教育体系凝聚了广泛共识、积累了宝贵经验,彰显了学院以教育创新赋能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服务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下一步,学院将系统梳理各院系研讨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见行见效,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舞蹈大学注入更强动力。
(文字/图片来源:各教学院系部 统筹: 教务处 王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