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校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MENU

“芭蕾精品晚会”又谱华彩乐章

  •   

      2016年11月7日晚,“芭蕾精品晚会”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成功上演,演出获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和好评。

      

      

      《黄河赋》

      

      《匆匆》

      

      《万物并作》

      此次演出包括4个节目。首先是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市级一等奖、演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现代芭蕾原创作品《黄河赋》,作品浓郁的中国民族气息和昂扬向上的时尚风采,呈现给观众一幅青春洋溢激情澎湃的流动画卷。这个开场节目让观众情绪迅即高涨,剧场内欢呼声和作品使用的《保卫黄河》音乐声交相起伏一片沸腾。作品《匆匆》和《万物并作》皆是芭蕾舞系特邀国际顶尖编创和表演专家为芭蕾舞系学生排演的,是堪称代表目前国际现代舞一流水平的舞蹈作品。作品《匆匆》的编导是得到舞蹈评论家和观众们广泛赞誉,西方当今最知名的现当代编舞大师克里斯托弗·威尔顿(Christopher Wheeldon)。整部作品的编排模式体现了舞者空间位移的动态效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独具特色的优美舞蹈语汇与舞台上演员服装和灯光的丰富色彩相得益彰,令观众流连不舍。作品《万物并作》由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指定现代作品编导、世界著名现代芭蕾舞大师邓肯·罗尼斯(Duncan Rownes)编排。作品风格清新。娴熟华丽卓尔不群的舞蹈设计展现了表演者动作的流畅和肌体的力量。舞蹈体现了一位国外艺术家对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观点的理解:致虚守静,即可与天地为一体,与万物为一身;以自然与无为,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

      

      

      

      

      

      晚会最后一个节目,芭蕾舞系将古典芭蕾早期的巅峰之作《舞姬》搬上了舞院的舞台。演出中,同学们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展示得优美从容。由24位同学担纲的群舞更是与音乐旋律浑然一体,24名演员精准划一的举手投足仿若24个美丽的音符在同一根琴弦上于同一时刻拨动。技术技巧展示部分,观众热烈的掌声几乎伴随演员表演始终。这个舞剧清丽与虚幻的情与景被同学们倾情演绎得美轮美奂。

      这是芭蕾舞系第三次邀请世界芭蕾“女神”、迄今为止全球唯一一位曾包揽所有芭蕾顶级赛事金奖的女演员,也是首位被授予俄罗斯国家成就奖的芭蕾舞演员——格鲁吉亚国家芭蕾舞团团长尼娜·安南拉斯维列(Nina Ananiashvili)女士,为我院芭蕾舞系的学生们排演世界高难度古典芭蕾舞剧《舞姬》。在排练过程中,尼娜为芭蕾舞系示范了纯正的俄罗斯学派古典芭蕾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古典芭蕾的教学理念,将古典芭蕾的经典风格完美地呈现出来,尼娜不仅要求同学们具备精湛的芭蕾技术技巧,而且要求同学们注重表演在细节上的处理,如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契合,古典芭蕾的形态和舞剧复杂的戏剧性相糅合,甚至对演员眼神和视线方向都有严苛的要求。大师分秒必争的工作节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深深影响着同学。学生们怀着对大师的敬意、对传承古典芭蕾艺术的渴望和对中国芭蕾学派早日问世的期盼,在尼娜的亲自指导下,通过一番“寒彻骨”的排练,逐渐习惯这种高强度的排练方式,并从自我提升中学习作为一名优秀芭蕾舞演员必备的专业素养和经验技巧。

      此次演出的古典芭蕾舞剧《舞姬》是俄罗斯芭蕾学派的奠基人马里乌斯·彼季帕创排的版本。该舞剧比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问世还早,是古典芭蕾最辉煌时期俄罗斯古典芭蕾的一部经典作品,对世界芭蕾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舞姬》也被称作难度最大的芭蕾舞剧。剧中的独舞、群舞设计得非常漂亮,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尤其是芭蕾舞系本次排演的“幽灵王国”一段,更是要求演员们动作要整齐一致,舞蹈如行云流水,同学表演时从指尖到脚尖要始终保持细腻而精致的古典芭蕾风格。对于观众们来说,这是众多芭蕾舞剧中不可多得的精彩片段。

      参加此次《舞姬》排演的同学很多是芭蕾舞系大一的学生。这对于刚开学不久的新生来说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实践和学习的机会。

      本次演出也是芭蕾舞系又一次教学实践的成果展示,是对芭蕾舞系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 长期以来,芭蕾舞系一直坚持以古典芭蕾为基础,重视中国气派芭蕾排演,加大现当代芭蕾教学力度,不断与世界著名芭蕾表演团体和教学机构进行研讨和交流,搭建起国际化的芭蕾艺术教研、实践平台。芭蕾舞系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的号召,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芭蕾艺术高等教育学科,通过科学系统融入中国舞蹈元素丰富芭蕾艺术的同时,为加速建立中国芭蕾学派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

      

      (芭蕾舞系 文/王照丹 图/牟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