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校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MENU

【大师工作坊之三】北京舞蹈学院黄奕华教授《安徽花鼓灯》

  •   

      10月24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主任、研究生导师黄奕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安徽花鼓灯艺人流派与风格的大师教学课。

      在带领学生学习舞步之前,黄老师先讲了一些关于安徽花鼓灯的基础知识,并现场介绍了她接下来几天的规划,目的是让学生们对安徽花鼓灯三大流派代表性艺人冯国佩、郑九如、陈敬之的典型动作及风格特点有一个框架式的认识。安徽花鼓灯与其他民族民间舞不同的一点是——它本身在民间就十分丰富,有几千个步法,黄老师只提取了其中一些最核心的。

      第一堂课讲述的是“小金莲”冯国佩老先生的双环步等步法,在教授舞步的同时,黄老师还解释了这个舞步这样跳的原因和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安徽女子的性格兼具北方的豪气和南方的温婉,所以跳舞的时候会有泼辣和娇羞共存的人物特点。而这种情感需要通过脚的动作传达出来。黄奕华教授还让学生体验了寸子,加深学生对花鼓灯动态特征的了解与体验,引发学生对舞蹈文化根性探寻的习惯。穿寸子可不是那么好穿,裹脚布时裹太紧脚部血液不流通会麻;裹太松鞋子又会晃。花鼓灯还真是从穿鞋开始就是个技术活。

      注重情感表达也是黄老师在上课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民族民间舞起源于民间,只有符合它本身的文化状态,了解它本身的文化背景才能有最精准的表演。舞蹈是文化整体的一部分,舞步也只是舞蹈的一部分,没有情感的舞蹈是机械式的。舞蹈要有对象,动作也要有思想。动作和情感要“两条腿”一起走路。

      

      (党委宣传部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教务处 文/刘民宏 图/高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