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校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MENU

附中中国舞15级学生拜访彭松、叶宁先生

  • 彭松老师与学生交流

    叶宁老师与学生交流

    叶宁老师与部分学生合影

    学生合影

  •  
    5月14日,附中中国舞15级学生代表拜访了著名舞蹈家,舞蹈界泰斗伉俪彭松、叶宁先生。这是附中课程改革,中国舞教学科“校本课程”延伸的活动之一。
    近两个小时的拜访让学生们受益匪浅。两位先生是著名的舞蹈家,舞蹈界泰斗,他们不仅创作表演了无数精彩的舞蹈作品,更是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舞蹈人才,为中国舞蹈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这次与老前辈面对面交流,学生们聆听前辈对舞蹈的解读、对往事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继承学校传统精神”的使命感,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业也有了新的认知。在实践课程的培养下,学生们在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5年开始,附中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将周六课程调整为“校本课程”。各专业教学科根据学生成长的素质能力需求,开设了系列专业能力辅助课程。其中,中国舞教学科为一年级学生设定了《中国舞常识》课程,以专业创建发展历史为主线,使学生了解学校创建历程以及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经过一年的实践,为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认知,在今年的课程中设计了课堂延伸实践活动。 
    【学生感受】
    这天,细雨蒙蒙,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舞蹈学院学习的莘莘学子们听说要拜访彭爷爷与叶奶奶,仰慕与感激之情难以抑制!我们乘车前往。刚到彭爷爷叶奶奶家,便被家中的装饰所震撼:简朴的屋中书画满目,雕刻琳琅,隅隙之处无繁复,目及之处无奢华,虽是简洁朴素小屋,却能感受到丹青点缀,墨香满堂。这正是这两位艺术家的居室。(覃颂)
    彭爷爷已到期颐之年,他用这一百年的岁月见证了中国舞蹈的发展,也将这岁月化作自己一生的事业与愿望。岁脸上的皱纹已映出时间的年轮,彭爷爷却依然精神焕发,在艺术的道路上依然坚持不懈。我们围着他坐下,彭爷爷显然有所准备,他拿出了他所写的一篇论文《舞蹈审美六题》,希望我们能够从现在开始,便能够读一些对自己专业有益的书籍。接下来,又耐心地给我们讲了舞蹈与生活的区别,就是"对立统一"、"真假结合"。如踩高跷、跑驴,都是将生活艺术化变成舞蹈,其中有真也有假。彭爷爷从书法字体、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举了生动的例子让我们能够明白"对立统一"的内容:如汉代的书法《孔宙碑》中对立统一的字体,如音乐旋律中高低长短的对立,对立统一是任何艺术产生美感的重要因素。(王天誉)    
    闲聊中,好奇的我们问起彭爷爷的舞蹈老师是哪位时,他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我们了解到,彭爷爷最先接触的是芭蕾,再是现代舞。他的导师是舞蹈教育事业重要的大师--戴爱莲先生与吴晓邦先生。当谈及吴晓邦先生教授的现代舞时,爷爷为了让我们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便拿出了他的"百岁作品"——临摹的现代舞之母邓肯写意画像。当我们问道书法与舞蹈什么关系的时候,彭爷爷拿出他所书写的"草书"、"篆书"与"隶书",向我们介绍书法发展的历史与字体的特征。我觉得,无论是舞蹈,还是文学,甚至是书法,彭松爷爷都有着非常深的造诣,这样的学识、以及爷爷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令我们佩服万分!(杨智砚)
    九十七岁高龄的叶奶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古典舞研究小组的组长,虽然年龄大了,以前的很多事她都记不清了,但她对我们依然关爱有加,还带着我们参观她的收藏和学生们的照片。叶奶奶虽然有些忘事,但她一直思念牵挂着她的学生们,这让我们不禁也被感动了。叶奶奶言谈中时刻不忘她所创建的古典舞事业,反复地叮嘱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古典舞。她即使已为舞蹈之大师,更是塑造中国新一辈舞蹈人,却如此虚怀若谷,对过去之功绩绝口不提,不断的鼓励我们这些小辈认真努力,实则让我们心生尊敬与感激之情。访谈过程中,彭爷爷还给我们看了他获得革命贡献奖牌,他一生的坚持和努力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宝贵财富(陈贞妤)
    临别时,叶奶奶拉着我们的手不舍得松开,希望我们能够常来看她,她的眼里有了泪光,我们也不禁流下泪水。在老前辈的眼里,满是对后辈的希望与寄托。这样的感受久久在我们心中回荡。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彭爷爷和叶奶奶以及所有老前辈们所寄予的厚望,把中国的舞蹈事业传承下去!就像课堂上所说的那样:为了传承事业,肩负使命而学习。(孟琦智)
                      (附中 文/王天誉覃颂 陈贞妤 杨智砚 图/孟琦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