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BDA舞蹈论坛(2021)“红色题材芭蕾作品创演及人才培养”分论坛圆满完成。本论坛邀请到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赵汝蘅,原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才军,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辽宁芭蕾舞团副团长赵一飞,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杨越教授,芭蕾舞系副系主任黄笑冰、副教授陈琛以及青年教师彭阁等嘉宾,共话中国红色题材芭蕾剧目创演与人才培养的光辉历史与发展之路。论坛由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孙杰主持,邀请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张立军致辞。
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张立军表示,外国舞党总支是学院党委跨院系、跨专业组建党组织的创新性重大举措。芭蕾舞系、国际标准舞系、音乐剧系都应积极运用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舞蹈体系,把中华审美风范、中华美学精神作为民族舞蹈艺术的美学追求,推动专业体系建设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立足国际视野,又坚定文化自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舞蹈家协会原主席赵汝蘅以《被培养人和培养人的小故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为题,以自身求学从艺的经历为出发点,回顾上世纪60年代芭蕾艺术初创期的情况,指出当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如何培养中国芭蕾舞人才”这一关键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她指出,当前中国芭蕾舞教育重点要培养两类人才,即优秀芭蕾舞编导和顶尖演员。她认为“用一贤人而群贤毕至,相一良马而万马奔腾”,应该高度重视芭蕾舞教育教学改革,建议在学院与舞团间探索优秀人才输送模式,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为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原中央芭蕾舞团党委书记王才军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实践,以《中国芭蕾人才综合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为主题,探讨如何培养中国芭蕾舞实践型人才的问题。他指出,当代中国芭蕾既需要更具全面素养的专业编创人才,也需要更能诠释好中国芭蕾作品的表演人才。中国芭蕾人才的培养机制需要从完善教育课程结构入手,打破专业间层层壁垒,构建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型顶尖芭蕾舞人才。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以《怎样以当代精神、海派芭蕾演绎红色经典》为题,通过对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闪闪的红星》和《宝塔山》的分析,探讨如何培养当代芭蕾舞人才的问题。她强调,当下文艺工作者担负着弘扬红色文化、革命情怀的重任,不仅要在排练厅里挥汗如雨、打磨锻造,更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让平凡生活中的“人情味”滋养艺术创作和表演,永远怀揣对舞蹈艺术的敬畏之心。
同样从作品创演的角度出发,广州芭蕾舞团团长邹罡的发言,以芭蕾舞剧《旗帜》为例,阐释了广州芭蕾舞团对于主旋律芭蕾舞剧创作的思考。他谈到,主旋律芭蕾舞剧的创作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立足于时代文化,强调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应在芭蕾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融入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他还指出,芭蕾舞剧的创作需转变思路,与时俱进,努力打造文艺创作新高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创作风格。
辽宁芭蕾舞团副团长基于辽宁芭蕾舞团“以团带校、以校强团”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和教学实践心得,以《立足文化事业,赓续红色精神》为题展开发言。他从“创作的源泉从何而来”“创作的核心是什么”“舞蹈创作为了谁”三个层面分析中国芭蕾舞创作,解读人民群众对芭蕾创作的重要意义,强调明确新中国芭蕾事业发展“为人民而舞”的初心和使命。在中国芭蕾人才培养方面,他提出要重视艺术创作与人才间的关系,通过案例阐释了红色题材剧目创演实践对芭蕾舞人才能力提升和品格塑造的重要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杨越教授以《以芭蕾艺术传播中华文明》为题,从自身受到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的深刻影响谈起,她认为,如今虽身处和平年代,但红色文化依然是助力年轻一代茁壮成长的精神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杨越教授提出要运用芭蕾艺术“世界语言”的功能,发扬红色精神,传播中国文化。此外,杨教授结合近年来对敦煌舞蹈的研究,通过敦煌舞与芭蕾舞相结合的教学创作探索,让学生从思想和肢体上充分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新一代芭蕾舞人才在文化自信中成长,走向艺术高峰、走向世界。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副系主任黄笑冰以《点燃“星星之火”——浅谈红色题材芭蕾作品对芭蕾人才培养的意义》为题,指出红色题材芭蕾作为中国芭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中国特色的芭蕾学派和培养中国芭蕾人才的重要意义。她谈到,排演红色经典芭蕾是探索艺术思政的生动课例,通过红色题材芭蕾的排练、演出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技巧与舞台表现力、激发创新能力。未来应鼓励学生对红色题材芭蕾进行多角度研究,增强学生投身中国芭蕾学派发展之路的使命感。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副教授陈琛的发言从红色题材芭蕾舞的发展特征、创作策略与实践经验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谈中国特色芭蕾舞创作,并以其创作作品《半条被子》为例,分享个人创作经验。她强调革命题材芭蕾作品既要运用现实主义方法观照现实题材,又要遵循芭蕾舞的独特美学规律,通过挖掘人物的日常性、艺术性和精神性,弘扬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师彭阁从一线教育实践经验出发,以《红色题材芭蕾作品表演实践教学方法探讨——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练兵舞为例》为题,通过分析《红色娘子军》练兵舞片段的排练教学实践,探讨红色题材芭蕾作品表演实践教学方法。在排演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把握角色特征,体悟文化内涵、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
本场论坛主持人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孙杰对每位专家学者的发言表示衷心感谢。他总结到,针对中国芭蕾前辈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我们将沉淀思考、铭记在心、不忘使命,传承老一辈芭蕾舞人的优良品质,传好接力棒,担起时代大任,在中国芭蕾舞事业发展道路上携手同行。
此次论坛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这重大历史时刻,发言嘉宾紧紧围绕主题,立足中国特色,聚焦人才培养和作品创作,为完善中国芭蕾创演与教学体系建言献策,体现了新时代中国芭蕾学派积极影响世界舞蹈艺术发展的文化自信,不仅以芭蕾语汇传播中国文化,更为世界芭蕾艺术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芭蕾舞人将在未来携手共同谱写中国芭蕾舞蹈事业新篇章!
(会议宣传组 芭蕾舞系 文/程新然、王悦、王瑄、沈彤、谢岚、李梦蕊 图/郑智仁、王琛、吴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