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学校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MENU

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北京舞蹈学院举办研究生导师专题培训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分类分层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建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构建和谐融促的导学关系贯穿培训全过程。2025年10月10日上午,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组织召开“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导师专题培训会”。

本次培训会紧扣“立德树人 培根铸魂”核心主题。学院党委书记刘岚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党委常委、副院长苏娅教授主持会议。会议特邀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教授,学院舞台美术系系主任任冬生教授,以及苏娅教授分别作专题发言。学院全体硕士研究生导师、各院系分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研究生辅导员与教学秘书共同参会,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导学关系建设、提升导师综合育人能力等核心议题开展了深入学习和交流。


刘岚教授:立足新形势,把握新任务,系统部署新时代导师队伍建设

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教授在讲话中首先系统回顾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创作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她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国家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以及北京市“一校一策”的深入推进,对学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研究生导师作为高层次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必须提高站位、认清使命、勇担重任。

1、提高政治站位,回应时代之问:要深刻把握新时代赋予舞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与战略方位,主动思考和积极回应“强国建设、北舞何为”“首都发展,北舞何为”的时代课题,将育人工作积极融入国家与首都发展大局。

2、坚守育人初心,深化立德树人: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构建健康、和谐、积极的导学关系,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引领与师德风范垂范,做到言传身教相统一。

3、聚焦培根铸魂,提升育人能力:要全面加强新时代导师队伍建设,对标“大先生”的标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激发导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确保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

4、强化战略担当,勇担时代重任:强调当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和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节点,全体导师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切实肩负起培养德艺双馨、德才兼备的高层次舞蹈艺术人才的时代重任,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专题发言环节】

宋修见教授:融通历史、学理与实践,构建“大美育”育人新格局

中央美术学院美育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宋修见教授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为题,从历史溯源、学理剖析、实践建构与目标达成四个层面,系统阐述了美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价值与独特路径。

1、历史溯源,夯实根基:强调必须将美育置于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宏大历史坐标系中加以审视。唯有深刻理解中华美学精神“礼乐相济、道艺合一”的深厚传统,才能准确把握其在新时代“培根铸魂”使命中的独特价值与生命力。

2、学理剖析,揭示内核:在学理层面,深入论证了中国美育是一个以“真、善、美”统一为核心构成的有机体系。其中,“真”指向“智者不惑”的理性认知,“善”淬炼“勇者不惧”的意志担当,“美”成就“仁者不忧”的心灵境界。三者融会贯通,共同作用于学子“知情意”的和谐发展,为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3、实践建构,搭建框架:基于深厚的历史与学理,进一步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整体性大美育”实践框架,强调必须打破美育仅是艺术课程的传统观念,从而将其更好的系统性融入“全学科课程教学、全过程育人环节、全场域社会资源”三大维度,实现美育浸润的无缝衔接与全员覆盖。

4、目标达成,明晰路径:明确指出新时代育人成效的实现,必须协同推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三大路径。通过美的熏陶与文化的化育,共同涵养学生的审美品位、高尚情操与专业志趣,最终培养出能够自觉传承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时代新人。


任冬生教授:以“融创”破壁垒,构建跨学科育人新范式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系主任任冬生教授以《融创观念引导下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新模式探索》为题,围绕问题导向、理念引领、路径创新与范式价值层层展开,为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

1、精准把脉,直面问题:指出在艺术形态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今天,传统单一学科、封闭培养的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高层次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学科壁垒、资源分散、创新机制不足已成为限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瓶颈,改革势在必行。

2、理念引领,明确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融创”为核心育人理念,强调未来的艺术教育需要致力于构建一个贯通“校内跨专业、校际跨院校、行业跨领域”的开放、协同、交叉的培养生态,从根本上打破学科与行业的界限。

3、路径创新,案例赋能:结合自身指导国家级重大演出项目及与前沿科技团队合作的丰富经验,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具象化地阐释了“融创”理念的落地路径。即如何以真实的、高水平的创作项目为牵引,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引导研究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同步提升能力。

4、范式价值,升华意义:指出这一以“融创”为驱动的跨学科培养范式,不仅有效破解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等顽疾,更是推动了研究生教育从“专业分割”向“交叉融合”的战略转型,为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范式参考。


苏娅教授:对标“大先生”使命,激发导师队伍育人新动能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苏娅教授以《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研究生导师的初心与使命》为题,从形势研判、路径探索、机制保障与使命担当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研究生导师的育人职责与发展路径。

1、研判形势,把握主动: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国家学科专业的优化布局、国际文科发展的态势以及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强调应立足时代背景,清醒把握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明确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时代大变局中锚定育人方向,赢得战略主动。

2、守正创新,转型路径:基于形势分析,提出舞蹈研究生的育人路径需要实现从舞台到多元场域的空间拓展。希望通过构建开放、多元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深化“师生同行、教学相长”的育人机制,引导导师在培养全过程助力学生“为学”求真、“为事”练能、“为人”塑格,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品格的融合统一。

3、系统思维,夯实保障:为确保育人路径的有效落地,着重介绍了学院正在全力推进的“招培就”一体化联动机制改革。提出此举旨在打通招生、培养、就业等关键环节,强调从“输入端”就要考虑“输出端”的需求,形成环环相扣、协同发力的人才培养全链条闭环。

4、使命担当,凝聚共识:希望全体导师自觉以“大先生”为精神尺规与职业理想。要以前瞻的视野引领学生成长,以全情的投入赋能学生发展,以强烈的共同体意识凝聚育人合力,共同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舞蹈艺术教育新篇章的历史使命。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培根铸魂”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专题发言与交流,进一步强化了全体研究生导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提升了导师队伍的育人意识与专业素养,凝聚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学院将进一步推进分类分层的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建设,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舞蹈艺术人才、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不懈奋斗。


(来源/研究生部 文字/龚荣 廖柯铮 图/苏文彬 廖千雅 王颢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