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人文学院承办的BDA舞蹈论坛(2021)“中国舞蹈发展的政策与业态”分论坛成功举办。近年来,为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类新型业态在文化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地为中国舞蹈艺术发展注入活力和内驱力。本场分论坛共邀请9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充分、深入的学术研讨。分论坛由人文学院副教授黄昭文主持。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黄昭文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本场分论坛的议题方向、参会人员和具体流程,针对中国舞蹈发展的政策背景和业态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希望各位参会专家能在后续环节中围绕议题进行充分讨论。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家二级编剧夏小虎结合自身30多年的舞蹈从业生涯,阐释了自己对“多元并进式”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他认为,舞蹈人才培养应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立体的高效多能模式,让舞蹈人才学会多维度思考,提前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艺术创作要扎根本土,接受本土文化滋养,注重高峰作品的创作引导,团结新文艺群体,共同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素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树立舞蹈界新风正气。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在发言中从宏观视角梳理了我国艺术行业的生态系统,以及艺术政策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他以文化产业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原理为依据,有广度、有重点地阐述了艺术的二元性和政府在艺术管理方面的角色演变过程,重点强调“艺术政策的协调机制:治理与自律”这一观点,对未来舞蹈政策的制订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通过对经典舞剧的分析,梳理了中国舞剧的发展脉络。他表示,现今舞剧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扶持政策的制定、观众审美意识与能力的提升、疫情趋向好转的态势等诸多因素。他提出,当前媒体融合效益的出现使得舞蹈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品牌包装推向大众,带来了舞蹈受众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在未来应及时避免同质化等问题,更加精确地把握市场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从纵向历史维度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传播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指出在当前我国正值社会高速转型的重大历史时期,舞蹈在内的各个艺术门类应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助力我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的打造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他强调,广大艺术工作者要警惕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的“娱乐至死”等不良现象,坚守艺术的尊严与应有的品格。
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教育部主任、天桥剧场总经理、一级演出监督刘精伟介绍了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在天桥剧场里不断成长壮大的历程,深入分析了剧场和艺术品牌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她以2013年演出季的策划思路为例,指出了良好的基因、优质的展现平台以及心怀热爱的专业性人才之于舞蹈品牌打造的重要性。中央芭蕾舞团未来将通过舞蹈考级、舞蹈夏令营、舞蹈比赛等一系列措施为发掘和培养舞蹈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戴俊骋从历史维度细致梳理了中国艺术政策的系列变迁,以国家话语和市场话语对艺术政策的影响为视角,提出了“文化艺术政策的动力机制转向”这一观点。他表示,在动力机制转向的进程中,艺术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满足国内大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又要走向世界舞台、展现我国文化魅力,在双循环背景下迈开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田卉以《唐宫夜宴》的跨界出圈为例,认为在当前“国潮兴起”背景下,舞蹈艺术应把握住时代东风,探索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深耕故事内容。以实现古典和现代的结合、舞蹈和科技的碰撞,促进舞蹈大众化、流行化、民间化的发展。她指出,艺术家在充分利用媒介融合与科技手段推动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的同时,也借助舞蹈艺术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创新性表达。
北京舞蹈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苑媛追溯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来源,从八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观,强调了舞蹈作品创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她认为,舞蹈创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基点,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打磨舞蹈精品、创经典之作,积极回应人民大众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马明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舞蹈成效政策分析”为题,讲述了我国艺术基金的本土化特色、资助结构、分布区域与资助成效。他认为,艺术基金的意义不局限于舞剧制作与展演、引领时代主流价值观、培养舞蹈青年人才,更可以在促进资源合理化配置、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平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提出,“十四五”时期是艺术基金一个重要的提升期和转型期,需要逐步完善和优化相应机制,进而推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
专家发言结束后,论坛进入互动部分,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王康担任主持人。他对论坛线上观众的多个问题进行了提炼总结,归纳整理出“舞蹈综艺如何兼顾好舞蹈的艺术性和综艺的娱乐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下剧院团有哪些可持续性的发展对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应如何适应当前的艺术市场环境”等共性问题,各位发言嘉宾也纷纷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从业经验给予了专业详实的解答。
回顾历史发展长河,舞蹈人始终坚持以党的文艺政策为指引,创作了大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舞蹈演出形式。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中国舞蹈发展的政策与业态”为主题的分论坛更是为广大业内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对未来舞蹈政策的制订和舞蹈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作为高水平特色型舞蹈艺术大学的北京舞蹈学院,将会继续紧跟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开拓新兴舞蹈业态,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交流能力的高端艺术人才,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为文化艺术政策的制定贡献北舞经验、北舞智慧、北舞力量。
(会议宣传组 人文学院 文/王康、李姗瑾、王心语 图/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