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 BDA舞蹈论坛(2021)教育学院分论坛如期举行。本场分论坛特邀12位舞蹈教育的专家、学者围绕“党的教育方针视域下,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探索”这一主题进行观点分享与学术研讨,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来自全国各地共计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论坛由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胡岩教授主持。
培根铸魂: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新思考
胡岩教授以《舞蹈教育专业的“源”与“流”》为题,立足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通过回顾中西教育之源、总结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7年来在舞蹈教育方向与专业上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基于问题和需求导向的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定位”和“复合型专业舞蹈教育人才的能力框架与综合素养提升”两方面,深入探讨教学改革、课程优化、教学教法提升等诸多问题。明确舞蹈教育专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以及“适应社会、引领需求”的专业追求。提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建党100周年特殊历史节点,积极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探讨,推动创新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针对教学理念如何落地的相关问题,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薇教授在《回归本源,面向未来——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探索》中提到,舞蹈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在于“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探索”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层层推进,主要体现在: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理论课程群,推动学科融合、助力自身发展;优化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整合提炼课程的文化内涵;采用探究式、体验式和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做论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专业与职业接轨、理论与实践交织、校内与校外并轨的人才培养通道。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田培培教授以《新时期舞蹈教师教育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为题,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分析了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问题,引发大家思考。她指出,舞蹈师范类院校在办学特色和专业能力培养上要发挥风向标作用,强调核心素养对舞蹈教师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工作的转换能力,重视舞蹈教育专业职业特性的培养,针对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方案,以寻求舞蹈教育更好的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敏教授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为例,从面向未来的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高精尖和素质教育共生趋势和机遇挑战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为坐标的中国民族舞蹈人才培养体系”,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面向未来的新理念、新趋势和新挑战;突破传统、建立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发挥传统舞蹈学科优势与综合性院校资源优势,凸显学科特色,肩负继承、发展、弘扬中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任,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推动中国舞蹈高等教育更好的发展。
同样关注新时代背景下舞蹈教育的传承与变革,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教授在主题发言《新文科背景下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中,提出“新起点”“新转向”“新路径”“新体系”四个改进方向,针对当前传统艺术院校的单一化能力培养造成的固化模式,从时代、国家、学科的需求出发,基于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通过融入与整合,发展“整体艺术”的创意教育观念。强调打破课程教学同质化的圈层,建立更加立体的上下游学科结构,同时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勇于突破、勇于更新,始终处于终身学习的动态之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
一体多元:舞蹈教学开展模式新尝试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李晓燕教授聚焦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以《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题,从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艺术实践三方面,分享了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如何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优势,确立了多元化、现代化的办学思路,对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逐渐建构出科学的、卓越的舞蹈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人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麟教授聚焦于专业性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群,首先从专业型舞蹈教育人才的目标定位入手,结合当下专业舞蹈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总体格局,系统探讨了如何在课程体系中将舞种技能传授、舞蹈动作方法原理探究、身心关照与教育学方法、课程论等普遍学理相融合,建构专业型舞蹈教育自身方法论和实践路径。
天津音乐学院(以下简称“天音”)舞蹈学科学术带头人王鸿昀教授以津沽秧歌课程的建构为例,具体介绍了天音舞蹈系以“研”为先导、以“创”为动力、走进课堂、走上舞台,即“研、创、教、演”为一体的“四轮驱动式”教学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点线结合”的联动式培养模式,实现了高精尖人才与普及型人才的双线对接,使人才培养呈现出“多层面、多维度”的特点。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徐梅教授在梳理国内舞蹈教育专业发展历程中发现,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建构与评价体制不科学、专业教材建设与选用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不完善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舞蹈教育专业的优化与发展。她提到,面向未来,舞蹈教育需要整合优化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讲求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和互动性,建构教学、实践、应用和研究“四位一体”的高精尖、复合型、应用型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金暄教授首先强调了教师专业化对舞蹈师资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阐明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逻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基于职业岗位发展的高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最后阐述了高职舞蹈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的路径与方法。试图通过对高职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路径的讨论,达到促进未来舞蹈教师培养的良性发展, 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美育教育和舞蹈教师的新需求与新期待。
西安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院长李颖副教授将视角聚焦到新文科背景下舞蹈专业育人模式的探究。新文科是新时代国家提出的教育发展战略,其目的在于打破专业壁垒与学科屏障,实现跨学科专业的互鉴、融通与交叉。基于以上认知,李颖副教授以“新文科”之“新”的解读及应对策略为切入点,提出“跨界融合”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系统性的改革,为舞蹈专业人才在新时期提质促优、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实践路径。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文海副教授,以《时代、变迁——舞蹈教育观念的历时性思考》为题,梳理百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中国当代舞蹈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词,阐明舞蹈教育演进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性转向”。他提出,观往以知来有利于厘清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舞蹈专业类院校与师范院校在各自育人育才上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和功能。在北京舞蹈学院67年的成果积淀上,从“技能型”向“素质型”转向。反求诸己,思考“高水平特色型”坐标定位下,舞蹈教育高级人才的未来路径。
站在“十四五”规划实施元年,教育学院分论坛聚焦舞蹈教育专业发展,在党的教育政策、方针引领下,与会嘉宾以舞蹈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学科定位、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评价等问题的研讨,试图搭建舞蹈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从而为探索培养新时代舞蹈教育高级人才建言建策。坚信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必将乘势而上,愈加坚定的迈出走向新时代的步伐。
(会议宣传组 教育学院 文/陈琳琳、陈婷婷 图/成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