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年党建工作动态

【BDA舞蹈论坛(2021)】分论坛:主旋律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

 

  

  11月2日,BDA舞蹈论坛(2021)“主旋律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分论坛圆满完成。本场论坛特邀九位中国音乐剧领域的专家,聚焦主旋律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针对关于红色题材如何融入当下创作、民族音乐剧的当代走向与思考、关于创作观众喜爱的主旋律音乐剧的探索、音乐剧教学实践演出中舞美设计的探索、中国原创音乐剧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等议题进行分享与研讨,以期探索未来主旋律音乐剧创作与教学的发展之路。论坛由音乐剧系主任黄凯主持。

  

  北京舞蹈学院外国舞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外国舞党总支的发展,一方面需扩大国际视野,研究国际前沿领域发展动态,探索与国际发展接轨的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的高端艺术人才;另一方面需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图谱的艺术精品。他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在“十四五”时期,通过整合资源、共享互通、协同发展,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推动舞蹈教育事业的科学化发展。

  

  中国音乐剧协会副秘书长杨硕以《音乐剧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为题,阐述了主旋律音乐剧创作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这一问题。他指出,创作者具备发现与思考的能力是决定一部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通过介绍音乐剧团队创作流程的四个环节,他着重强调,具备统筹全局意识、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是成为合格音乐剧编剧的关键素养。

  

  北京何乐留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音乐总监何琪以《关于创作观众喜爱的主旋律音乐剧的探索》为题,聚焦当代音乐剧发展的价值传递问题。关于音乐剧应如何更有效地得到广大中国观众的接纳,传递积极的社会价值方面,他表示,其一,从业者们需在创作理念和手段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其二,音乐剧作曲应更具文学性的表达;其三,结合当下的流行文化语境,为观众创作出更具亲和力,引发共情的作品。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创作与教学发展历程,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边文彤以《音乐剧实践演出中舞美设计的探索》为主题,谈到近些年原创音乐剧一直在探索中实践,特别是舞台美术设计也积极参与到剧作精神的解读当中。她分享了参与多部原创音乐剧(舞台美术设计部分)的创作经历,详细介绍了音乐剧《家》《八女投江》《聂小倩与宁采臣》等作品的创作过程。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现代舞专业的导演、舞蹈编导胡磊以《从现代舞编导到音乐剧编舞》为题,结合个人教育背景、现代舞编创实践经历以及音乐剧编舞的创作过程,阐述个人艺术观点和创作经验。他谈到,在参与音乐剧《钢的琴》《王二的长征》《聂小倩与宁采臣》《丝路之声》等作品的舞蹈编创后,拓宽了他的编创视野,提高了作品创作的主题意识。他认为,对于音乐剧特定舞种的运用已不能满足拿来就编的套路模式,需上升为有意识的“为我所用”。

  

  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导演及演员孙博,以《浅谈主旋律音乐剧的表演创作——从<王二的长征>和<在远方>说起》为主题进行发言,以演员的身份谈主旋律音乐剧中角色的塑造。他结合个人实践经历,分享了曾亲自参演两部音乐剧的创作过程。他强调,音乐剧的创作者需要扎根生活,亲近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这是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重要方向。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剧目实践教研室主任肖杰以《中国原创音乐剧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应用》为题,分享了他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在教学中的经验与思考。他认为,在教学剧目选择方面,主旋律音乐剧非常适合作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他以音乐剧《在远方》为具体案例,深入阐述了主旋律音乐剧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星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作曲家陈思昂以《关于“红色主题”如何融入当下创作的一些思考——从音乐剧<殷红木棉>的音乐创作中分析》为题,聚焦音乐主题旋律在人物塑造中应具备的作用。他从音乐剧《殷红木棉》的音乐创作角度出发,播放剧中唱段《腊月残冬》,分析关于“红色主题”如何融入当下创作的一些思考与办法。他指出,音乐创作应赋予人物不同的主题旋律,以突出人物的特定身份和性格特征。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李奇以上海音乐学院为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所创作的剧目《忠诚》为研究对象,进行音乐剧舞蹈创编与教学经验的分享。通过分享主创人员经过几轮研讨以及创排过程,她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以戏带歌、以戏带舞、边歌边舞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她表示,此种教学方法将在未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反复实验,最终构建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中国特色音乐剧表演教学体系。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副院长张永庆教授以《“悦”创作,“悦”创新——民族音乐剧的当代走向与思考》为题,聚焦红色音乐剧的艺术创作特征。他表示,近些年众多的红色音乐剧作品中,尤以少数民族题材为特色的红色音乐剧一支独秀。他指出,红色音乐剧源于对西方艺术的汲取借鉴,同时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凸显民族艺术特色,是中国语境下一个重要的音乐剧类型。此外,他从“悦耳”“悦目”“赏心”三个纬度,探索此类题材音乐剧的艺术创作特征。希望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和未来发展路径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主任黄凯对本场论坛的发言进行总结。他认为,此次论坛对“主旋律音乐剧创作的创新意识”“音乐剧中的音乐呈现应与文学、舞蹈紧密联系”“关于中国原创音乐剧在当代音乐剧表演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他对九位专家的分享表示感谢,诚挚邀请专家们在疫情结束后,走进课堂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教学和交流,更好推动音乐剧事业未来的发展!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秉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治学原则,致力于培养音乐剧——歌、舞、演兼具的音乐剧复合型高精尖表演人才。通过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教学体系为目标,教学上坚持艺术实践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方针,为音乐剧文艺队伍的建设培育新生力量。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思考总结主旋律音乐剧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交流相关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寻主旋律音乐剧创作的广阔未来!

  (会议宣传组 音乐剧系 文/邹卓凡 陈可心 图/李念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