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版本经典民族歌剧《党的女儿》(复排新制作),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重点项目,秉承“守正创新”的创排原则,在1991年首演版基础上焕新舞台呈现,向经典致敬,为党的百年华诞深情唱响,歌颂不朽的革命精神。
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党支部与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借此机会,于2021年7月15日于国家大剧院西橄榄厅会议室、歌剧院联合召开主题党日活动——满山盛开杜鹃花,赤诚之心永向党,通过歌剧《党的女儿》的创演过程为切入点,分享艺术交流经验与心得,以党建共建聚合力,以艺术交流共进步为原则,增进互信、加深理解、扩大共识,共同向经典致敬。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许锐、创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白凌、创意学院副院长张云峰、创意学院副院长张永庆、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剧目制作部党支部书记韦兰芬、《党的女儿》执行制作人胡娜、《党的女儿》助理导演张安琪、制作部支部成员、以及创意学院党总支的5个支部的党员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会议由剧目制作部党支部书记韦兰芬主持。
剧目制作部党支部党员,《党的女儿》执行制作人胡娜为在场党员介绍了歌剧的基本情况,丰富了我们观演前的艺术信息。《党的女儿》曾于1991年集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的创作力量,在历史长河的奔流中,经住了人民与市场的检验,历久弥新。在国家大剧院版本的创演过程中,77位乐手包括了来自22个国家的外籍乐手,李心草指挥连续工作10日,将乐谱、记谱号重新整理,形成通用标识以便演出工作;创演团队也克服重重困难,为传统经典注入更为鲜活的时代力量,其所折射出每一个团队成员、舞台艺术工作者身上的坚持与坚韧。
《党的女儿》助理导演张安琪作为一名海归艺术工作者,以“申请入党,从《党的女儿》开始”为题进行分享。她分析了剧中桂英、田玉梅、七叔公等角色,从他们的身上展现出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对于革命的坚守与信仰。七叔公最著名的独白——我们老百姓看你们党在哪里,不就是在一个个党员的身上。30年前在这里爆发掌声,到今天也是如此。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我们走到幸福的彼岸,它是中国文艺事业的坚实后盾与保障。因此,张安琪在创演过程中也坚定了自己的信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北京舞蹈学院副校长、创意学院书记许锐也指出,红色作品的创演经历对于当下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他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出发,结合创意学院师生参与创作、表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发言,感动于在《伟大征程》创演基地师生们的坚韧意志,同时感慨于收到了来自创意学院学生们在基地写来的厚厚的入党申请书,可见红色作品的排演经历是最好的思政课堂。
创意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白凌介绍了创意学院党总支的组织架构,今年围绕学院献礼建党百年的各项中心工作,开展了特色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主题创作谈》系列、北舞百年百部作品展播中老师们创作的红色主题作品及制作团队情况、尤其是参加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创演过程中,师生们的优秀表现;同时她表示学院的教学及艺术实践创作会始终秉承红色主题的创作传统,立足“为人民而舞”的创作导向,不断传播红色力量和精神!
创意学院副院长张永庆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具有强烈的亲切感。他从近年来创意学院开展的艺术工作展开交流,认为双方从专业的角度谈创作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这不仅是双方艺术实践、党建工作的互动与交流,更是开拓当下艺术创作、丰富党建工作方式的有力举措。
最后,国家大剧院赵铁春副院长总结发言,表明了国家大剧院与北京舞蹈学院的“一家人”关系。他分享了他自身在观演后的精神鼓舞与内心感动,强调了歌剧作为舞台高度综合性的特质,更透彻地发挥了红色作品的教化功能。他希望能够通过《党的女儿》作为双方交流合作的契机,引领双方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鼓舞大家来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
会后,创意学院师生代表在剧目制作部的带领下,参观了歌剧《党的女儿》的实景舞台并观摩了演出。广大师生们感受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亲切感人的旋律音调,也在田玉梅的浩气凛然与其怀着革命理想慷慨就义中,感受到了不朽的革命精神,意象出了满山盛开的杜鹃花……
献礼百年,致敬百年。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党总支与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部党支部以合作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深入艺术创作的经验交流,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正如赵铁春副院长所言,双方的“一家人”关系,必然在未来会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合作,以此共同推动红色作品的创作与交流。
责任编审:白凌 张云峰
统筹:欧阳吉芮
文字撰写:李响
图片:黄文琛